注:原文出自法國第二大新聞周刊《新觀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
世界洗衣機、冰箱的第二大制造企業(yè)海爾集團是由一名中共黨員領導的。這是一個成功的領導:海爾超過了德國西門子。
一把錘頭,但是沒有鐮刀。這個工具被小心的保存在海爾集團位于北方大港青島郊區(qū)
的總部里。這是一把很有象征意義的錘頭:”創(chuàng)業(yè)之初,我們的產品曾經因為質量問題遭到了顧客的投訴!钡囊幻邔宇I導王安喜介紹說,“當時我們決定把所有的產品都砸爛報廢,通過這種方法來向我們的顧客證明海爾把產品的質量放在第一位。”海爾十分珍惜她的名聲。對于這個世界第二大家電生產商來說,“中國制造”這個字眼象征了高品質。在市場運營操作中,海爾不遺余力的宣傳:這個品牌無愧于她享譽世界的盛名。這個企業(yè)曾經是一家國有企業(yè),但是通過改革,引入了股份制。資產歸國有,但是管理方面更為靈活和務實。作為一個企業(yè)的領導者,王安喜有一份不同尋常的簡歷:曾任軍隊干部的他,現在擔任集團黨委副書記,并且負責集團3000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身為高級管理層的一員,他參與企業(yè)的重大決策?傊且粋專業(yè)知識不比MBA差多少的中國共產黨的高級干部。
說到海爾的擴張發(fā)展,王安喜把他比作一場戰(zhàn)役。1984年,海爾還僅僅是個只有800名雇員,年營業(yè)額不過三十萬歐元的國有小工廠。就像閃電戰(zhàn)一樣,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68%!--這是一個世界紀錄--21年的時間,海爾已經發(fā)展成為了擁有50000員工,營業(yè)額高達百億歐元的工業(yè)巨頭,實力超過了德國西門子公司,僅次于美國惠爾普。海爾集團生產各類白色家電(冰箱,洗衣機等),還制造電視機,DVD機,電腦,無線通訊工具,太陽能、燃氣熱水器,空調等等,并且集團還涉足車用塑料,制藥等行業(yè)。
海爾集團在中國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也有著稱霸國際市場的野心。因為高額的關稅和運輸費用,日本人從來沒有在本國市場外真正打響任何品牌的白色家電。對于這一點,王安喜介紹海爾的經驗說:“要實現市場的多國化,就要進行海外生產!睆1998年起,海爾就大力發(fā)動國際市場搶奪戰(zhàn)。首先是廣告攻勢--借鑒三星公司起步階段的經驗,開始樹立巨型廣告牌并在機場推車上邊印上海爾的標識。海爾在法國立起了三百座廣告牌,其中之一位于巴黎環(huán)城公路旁,和一棟18層高樓一樣。其次,海爾積極收購各國同領域公司。1999年,海爾取得了美國加利福尼亞一座工廠的控制權;四年前又收購了一個意大利的冰箱洗衣機制造公司。今年夏天,海爾收購美國本土品牌美泰失敗:同兩筆美國投資一起,海爾預算用十億歐元收購美泰,但是失敗了。這只是一個小插曲。海爾進軍世界的步伐才剛剛開始而已。在海外制造的產品,海爾品牌的技術是一流的,價格方面卻沒有太大優(yōu)勢。比如說集團在意大利生產的洗衣機與其他廠商生產的處于同一價位。但是在體積較小、運輸成本較低的小家電方面,海爾是在用強大的競爭力對別的其他品牌進行"滅絕屠殺"。在美國,海爾在迷你吧臺冰柜的市場上處于優(yōu)勢地位;在日本,雖然很難做到,但是海爾還是開拓了市場。并且海爾正在借助100歐元一臺的空調來創(chuàng)造另一個營銷奇跡!叭绻较驅α,那么便不用費力找出路!
海爾首席執(zhí)行官張瑞敏早期做出的決定之一,便是禁止工人在車間的角落隨地小便。這是1984年發(fā)生的事情。現在,張瑞敏經常被邀請至各種歐美日跨國集團領導者出席的研討會。但這位首席執(zhí)行官總是不忘記他是工人出身的,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沒有將貢獻歸功于個人,而是為國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青島新聞網法語頻道編譯
魏巍 作者:Bruno Birolli,原載于法國《新觀察家》周刊)
背景資料:《新觀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周刊簡介
原名《觀察家》,創(chuàng)辦于1950年,1964年實行改革,改為現名。該刊為左翼黨團的機關雜志,也是法國第二大新聞周刊。該周刊注重深度報道和連續(xù)報道,其言論觀點較為激進,經常對社會政治、經濟體制及文化、道德觀念等采取批判立場。面向左派知識分子和大學生,發(fā)行量近50萬份。(資料來源:中國駐法國大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