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路名很好玩,有人說到了“到了青島才知道地理沒學好”。
這都怪咱青島的路名是用全國各地的地名來命名的,在青島你很容易看見上海路、北京路、重慶路....常常有一種穿越的即視感。不過,記住青島的路也是有方法的,其實,青島老城區(qū)的道路基本是以大江南北各省名和山東省的縣市名命名的。
以云貴川三省得名的云南路、貴州路、四川路,橫穿市區(qū)西南部的西鎮(zhèn),成為西鎮(zhèn)東西向三大干道;加上同在西鎮(zhèn)的西藏路、西康路(西康,1955年撤省),祖國西南五省名齊全了。
大港、小鮑島一帶,位于老市區(qū)偏北偏西,幾條主要道路則以祖國偏北偏西的省名命名,有新疆路、甘肅路、青海路、綏遠路(綏遠,1954年撤省),上世紀50年代綏遠路改名包頭路。其他路段則有熱河路、遼寧路、(內(nèi))蒙古路、吉林路。
中山路,原名叫山東路,因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同時改名的中山公園,原名匯泉公園)。這一帶南北向的依次為,山西路、河南路、河北路、山東路、浙江路、安徽路、江蘇路,江蘇路延長是上海路。東西向則有廣西路、湖南路、湖北路。
天橋西首,火車站車輛段墻外,是廣州路。天橋東首,五路交匯,濟南路、北京路、天津路、大沽路,大沽路延伸,是保定路。這些路名取之于國內(nèi)大城市或著名商埠名。同樣的類型還有江蘇路上海路綿聯(lián)的蘇州路、常州路、吳淞路。四方長途汽車站西側(cè)的杭州路,原名奉化路,上世紀50年代改名(浙江奉化是蔣介石原籍),你懂得。
青島最有名的是“八大關(guān)”,最初因有八條以關(guān)隘命名的路,故稱“八大關(guān)”。
后又新增了兩條,實際上現(xiàn)在有十條以關(guān)隘命名的路,分別是:韶關(guān)路,嘉峪關(guān)路,山海關(guān)路,武勝關(guān)路,涵谷關(guān)路,正陽關(guān)路,臨淮關(guān)路,寧武關(guān)路,紫荊關(guān)路,居庸關(guān)路。
這些年來,隨著城市的建設(shè),又有了八大峽路、八大湖路、八大嶺路,巧妙之至,蔚為大觀,彰顯青島路名的命名特色和亮色。
有趣的是團島的“八大峽”實際也是“十大峽”,即以10個峽谷命名的10條道路;八大峽位于棧橋海濱以西,西鎮(zhèn)南部臨海處,原是兩處礁石,1980年代筑堤填海,將團島與大陸完全連在一起;也許是因為原來大陸和團島之間有峽谷,故采用峽谷命名;其中的三條東西向道路為“長江三峽”,即巫峽路、西陵峽路、瞿塘峽路;其余均為南北向道路,包括黃河上的劉家峽、龍羊峽、青銅峽、紅山峽、三門峽,以及嘉陵江上的觀音峽、明月峽。
八大湖地區(qū)在青島市政府東北方向,包括了太湖路、鄱陽湖路、洞庭湖路、巢湖路、洪澤湖路、高郵湖路、西湖路、微山湖路。
有了“八大關(guān)”、“八大峽”、“八大湖”,青島似乎一發(fā)不可收拾。在嶗山區(qū),在從沿海的東海路一線到香港東路之間,命名了八條“?!弊诸^的道路分別是:海興路、海游路、海江路、海川路、海青路、海龍路、海安路、海寧路,取“興游江川,青龍安寧”之意,是為“八大?!?。
也許是嶗山區(qū)本身即以山命名,所以在嶗山區(qū)政府附近創(chuàng)造了一大批“嶺”字系道路,梅嶺、赤嶺、巖嶺、石嶺、秦嶺、桐嶺、伊嶺、仙霞嶺、苗嶺、云嶺、燕嶺、陽嶺、雪嶺、文嶺、翠嶺、松嶺,已大大超過八個。
在黃島,則出現(xiàn)了一系列以“島”命名的道路,如海南島、崇明島、秦皇島、劉公島、齋堂島、海壇島、舟山島、澎湖島、長興島、田橫島、永興島等等;
此外還有“江山系”地名,即東西向道路以“江”命名,南北向道路以“山”命名,其中的“山”包括:燕山、太行山、井岡山、九華山、武夷山、廬山、阿里山、九連山、韶山、衡山、大澗山、青云山、天目山、峨眉山等,“江”則包括長江、黃河、漓江、香江、嘉陵江等。
快讓身邊的小伙伴們長長見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