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封路?
“花費巨資修建的大橋尚處服役期,為何人為地將其封堵?”王先生說,輔道橋被堵后,陳袁灘鄉(xiāng)的車主如果到對岸的吳忠市辦事,只得繞行3公里遠的另一座黃河大橋,并每次繳納8元過橋費。
這座3公里外的黃河大橋當地人稱為特大橋,因為是2010年11月建成通車,也被稱為黃河新橋。據報道,黃河新橋總造價4.47億元。
當地居民推測,輔道橋收費僅有5元,而黃河新橋卻收
記者聯系了吳忠市公路分局和交通局,相關負責人均表示,附生在京藏高速公路上的輔道橋,其管理責任屬自治區(qū)交通廳,為何封路應咨詢交通廳。而吳忠市政府辦公室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活絡黃河兩岸交流,推動兩岸經濟發(fā)展而言,市政府與大多數老百姓一樣,支持取消收費。至于為何封路,主要是擔心撤銷收費站的安全問題。
周舒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利益集團推動一說毫無根據,因為對陳袁灘鄉(xiāng)的車主目前采取的是月票制,每月僅收10元,這一收費標準遠低于正常通行費用。
對于封堵輔道橋一事,周舒解釋,這與輔道橋的歷史有關。他說,輔道橋是附生在京藏高速吳忠段上,最初設計時,該高速按六車道規(guī)劃,因為車流量小,為方便吳忠和青銅峽兩岸人民,特別各辟出一條車道作為輔道橋。這一安排結合了長遠需要與權宜之計,長遠而言,如果車流量增加,輔道橋所占車道最終仍要回歸到高速路中。而短期內,辟出閑置的車道供兩岸附近居民過河,獲得當地政府和兩岸居民認可。因為是單行道,安全性較差,自治區(qū)交通廳與吳忠市溝通后,由吳忠市設立收費站,安排人員管理,交通廳不參與收費管理和分成。
他表示,盡管由吳忠市收費管理而正常通行了10年,但這種方式還是權宜之計。永久的解決辦法,是建成新的大橋替代輔道橋功能。2010年,黃河新橋建成通車,撤銷收費站并封堵輔道橋就提上工作日程。
對于封路導致的資源浪費問題,周舒表示,如果允許輔道橋繼續(xù)通行,就需要保留收費站,而群眾對收費問題意見更大。在收費和浪費之間,交通廳無奈地選擇了后者。從長遠來說,輔道橋最終會回歸高速公路,當前封路但開出豁口,允許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過,也是折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