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國人的啟示 盡管中德基金會成立不到兩年,但他們已經(jīng)做好了在中國長期工作的準備。目前,基金會的計劃書中已經(jīng)列了59個待參與維修的德式老建筑項目。這個名單還在不斷拉長。所有維修經(jīng)費,都是基金會自籌。 歐涵已經(jīng)在中國定居六年了,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才能回歸德國,“沒準要等上至少三十年吧”。對老建筑維修是一項長期工作,似乎永遠沒有結(jié)束的日子。 對于老建筑,德國人不主張大修, 但在中國,這招似乎是行不通的?;饡趨⑴c另一座教堂——青島浙江路天主教堂——的維修,據(jù)說就是個三年的整體大修計劃。 目前,這個大修計劃正在等待國家文物局的審批。中德基金會只是參與,而不是主導修繕。在歐涵看來,大修計劃非常中國化。他笑著說,如果這個計劃審批通過,這將意味參與進來的中德基金會在今后的工作將花更多的氣力進行談判,說服計劃執(zhí)行者按照科學的步驟開展維修工作。 按照科學的驗證和嚴謹?shù)挠媱澩七M老建筑的維修,是青島民間人士佩服德國人的地方。這正是青島人在維修老建筑中缺乏的東西。 青島圖書館原館長魯海告訴《中國周刊》記者,其實,青島在1994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為我國99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但直到2009年,青島市才完成歷史上第一次全市域范圍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要素普查,列出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guī)劃和名錄。青島理工大學建筑學教授徐飛鵬是青島市政協(xié)常委,對于這個遲到的普查,他解釋說:在2009年的“兩會”,“市領(lǐng)導才明確地表示:以后再也不準任何人拆老建筑了!” 在這些年里,青島已經(jīng)有不少的老建筑——很多都是德式老建筑——被拆除了。最讓魯海心痛的是亨利王子酒店的東館和西館。這座曾被稱為“東亞第一旅店”的老建筑建于1899年,經(jīng)過德國、日本、國民黨、共產(chǎn)黨的不同統(tǒng)治時期,直到1994年,都保存完好的。1990年代中期,青島市為將市中心從老建筑聚集的西部老城區(qū)移向東部,為表示破舊立新的決心,拆掉了亨利王子酒店的兩館。 被拆掉的不只是德式建筑,還有青島本地人特有的建筑——里院。這種有著70年歷史的建筑,曾經(jīng)在青島有500多座,現(xiàn)在幾乎絕跡。 而歐涵,已經(jīng)開始另一個長遠計劃。為了讓更多的德式老建筑能夠被“修舊如舊”,他正在聯(lián)系德國方面的專家和學者,以“德中建筑學會”的名義成立一個機構(gòu),為中國本地的工匠提供培訓。“我們開了頭之后,希望中國本地的老建筑維修也能持續(xù)不斷地開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