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桂芳 ????羅彩霞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近來備受關注,網上隨處可見關于此事的議論。然而,某些討論基調卻從由對羅彩霞的同情,慢慢變成對王佳俊的同情、對羅彩霞的聲討。對此,有網友猜測這些“挺王倒羅”的聲音可能出自網絡槍手公司。(5月18日《新聞晨報》) ????有需求,則有供給,這是最簡單的市場規(guī)律。在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網意操盤手這種職業(yè)只要不違法,訴求利益、表達觀點都屬于言說 ????站在權利與自由的角度看,言說的自由本就該涵蓋兩個層面:一是站在正義制高點的批判,二是規(guī)避錯誤或掩飾罪惡的申辯。因為,捍衛(wèi)操盤手發(fā)聲的自由,其實也是保護我們不被封口的權利。只要無涉公權,就好比街頭吵架中的“有償助架”方,是參差多態(tài)的社會生活中的風景。 ????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對此保持必要的警惕——我們應該警惕的,恰恰是公共事件中為政府職能部門杜撰網意、虛構民情的操盤手:一方面,這種行為虛耗的是納稅人財政供給,給公共決策提供虛假信息;另一方面,這種網意往往是為某種壞政策吹號角,為某種有失公允的決定打根基,甚至是試探民意反彈的底限,居心不良。所以,在寬容民間網意操盤手羞答答登場的時候,更要防止其利用權力能量屏蔽普通公民發(fā)言權的另一種操盤行為。 |
上一篇:堅定道德觀才能避開輿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