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松民 ????汶川大地震,八萬多同胞殉難,而在全國哀悼日期間,山東濱州市工商局局長邵立勇卻用公款組織旅游,“在武夷山等地赴宴、游玩”,嬉笑如常,不是一般的冷血。事件曝光后,邵被給予了黨內(nèi)嚴重警告處分,同時免去局長職務。然而,僅過了半年,這位冷血局長就公然復出,“在媒體頻繁露面”,日前更高調(diào)主持了“當?shù)匾恍侣劙l(fā)布會”,新身份是“威海市工商局長” (見昨日《新京報》)。 ????“ ????首先,這種復出,挑釁的是全體國民的情感——你看,國難期間我不是照樣赴宴、游玩嗎?死了那么多人我不是毫不介意嗎?事件曝光后不是許多人罵我是冷血動物嗎?當我被免職的時候,許多網(wǎng)民不是連聲叫好,頗感快意嗎?但結果如何呢?我不過是被調(diào)換了一下任職地點而已,不僅局長要繼續(xù)當,而且還要從一個不太發(fā)達的城市調(diào)到一個比較發(fā)達的沿?!皩ν忾_放窗口城市”當局長,你們一定會恨得牙根直癢吧?可又能奈我何呢?笑罵由你們笑罵,好官我自為之,難道不是嗎? ????其次,這種復出,也是對相關法律的公然挑釁。不錯,《公務員法》第58條是規(guī)定,受過警告處分的,六個月內(nèi)“不得晉升職務和級別”,山東省工商局就是在鉆這個空子,聲稱“不違反規(guī)定”。但不要忘了,《公務員法》同時要求公務員必須“具有良好的品行”,必須“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試問,在舉國哀悼期間“赴宴、游玩”,這算是什么品行?又算是什么公德呢?半年不到的時間里,邵立勇立下什么不世之功證明自己已經(jīng)具備了“良好的品行”和“模范的公德”呢? ????用法律的具體條文來反對法律的基本原則,這是公然在和法律博弈,無疑也是對法律的公然蔑視和挑釁。 ????最后,這種復出也是對中央權威的一種公然挑釁。去年中紀委和監(jiān)察部曾在聯(lián)合通報中稱,“山東省濱州市工商局無視中央有關規(guī)定,置地震災害給國家所帶來的困難于不顧,置全國人民深切悼念遇難同胞的情感于不顧,組織公款旅游。嚴重敗壞了黨風政風,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影響極其惡劣。有關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完全是咎由自取。”此言可謂擲地有聲,可惜的是盡管言猶在耳,就已經(jīng)被山東有關方面置諸腦后了。 ????這一事件不能不讓我們聯(lián)想起一個政治社會學概念,即地方政權的“蘇丹化”。按照學者蕭功秦的歸納,地方政權在“蘇丹化”之后,往往具有這樣幾個特征:一是權力范圍的私產(chǎn)化;二是權力行使的無規(guī)則性;三是私人關系的網(wǎng)絡統(tǒng)治。一個“蘇丹化”的地方政府,通常既不對中央負責,也不對民眾負責,更不對法律負責,而只對手握權柄的官員的利益負責。 ????透過“冷血局長”邵立勇的快速復出及高調(diào)演出,我們不難看見地方政權“蘇丹化”的魅影,而除了更多的民主,更多的法制,更多的輿論監(jiān)督之外,我們還真找不到更有效的辦法來遏制這一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