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眾文化新地標 ——寫在劈柴院改造開街之際 ????劈柴院的市井魅力 ????進入劈柴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樸的青色磚墻及獨具特色的小吃招牌:豆腐腦、壇子肉、火燒、拉面、合餅、餛飩、爐包、水餃……在順興樓旁邊還有一家老豆腐店,豆腐細嫩,口味純正,附近的飯店都來這里進貨。 ????沒有海參鮑翅,這些特色小吃吸引了絡繹不絕的人群。在試營業(yè)期間,每到中午時分,劈柴院就人聲鼎 ????前天中午,劈柴院甫一開街就傳來陣陣叫好之聲。原來,在江寧會館的紫金閣劇場內,著名相聲大師馬三立之子——馬志明先生正在為大家說相聲。馬先生的精彩表演引來陣陣鼓掌、喝彩聲。在離舞臺不遠處,一處旋轉樓梯拐角處就寫著“馬三立說相聲處”的字樣。 ????如此景象給人這樣的錯覺,似乎劈柴院穿越時空隧道,重新回到幾十年前。 ????據市南區(qū)有關部門介紹,從現在開始到“五一”,江寧會館里的曲藝表演將由每天一場增加到兩場,到七八月份將增加到三場。屆時,劈柴院應是絲竹聲、喝彩聲不斷。 ????有關人士還介紹說,劈柴院從來都是大眾的,是市井文化的體現。在劈柴院改造重建過程中,市南區(qū)也一直注重凝聚人氣。因為有人氣才會有活力,而人氣就來源于各色小吃的吸引力、來自特色文藝表演的魅力。 ????“三個不變”的歷史厚度 ????到一座城市,不僅要看到它的現在,更要了解它的歷史。正是這個原因,“給我一天,還你千年”才成為杭州宋城的最大賣點。尋找歷史的根系,是那個“從哪里來,到何處去”的哲學提問的現實版。 ????青島具有百年歷史,因此,劈柴院中山路門上雕刻的“1902”就有了足夠的沖擊力。因為這意味著歷經百年滄桑的劈柴院見證了青島的發(fā)展歷程。 ????其實,劈柴院本身也體現著青島的文化特征。劈柴院是舊青島典型的里院建筑,同時還具有濃郁的江浙民居情調。狹窄的道路、比肩而立的二三層小樓、古樸的青色磚墻、厚重的木質大門處處體現著江浙特色,也見證了青島這座移民城市的發(fā)展歷程。 ????考慮到劈柴院所承載的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在改造過程中,市南區(qū)堅持了“三個不變”:樓間小巷等道路空間尺度不變,樓梯、回廊、空間布局等建筑結構肌理不變,原有的休閑娛樂餐飲的產業(yè)定位不變,最大限度地恢復劈柴院的原貌。也正是這些不變,給了游客與市民前往劈柴院的理由。一位市民說:“坐在這里,給人一種一晃百年的感覺?!庇|摸歷史、感受過去,這正是劈柴院吸引廣大市民與游客的最有力的理由。 ????在改造過程中,市南區(qū)十分注重挖掘劈柴院的歷史文化價值,使之與中山路形成良性互動:來中山路必到劈柴院;到劈柴院必經中山路。從中山路逛到劈柴院,人們可以領略到青島的殖民歷史和移民城市的特色。而兩者之間的互動必將進一步帶動旅游的發(fā)展。中山路改造指揮部副總指揮李慶介紹說,下一步,將依托中山路,將劈柴院、天主教堂、浙江路德式風情街和棧橋穿聯起來,打造旅游拳頭產品,提升老城區(qū)的旅游功能。 ????歷史文化與商業(yè)功能的價值融合 ????舊城改造中,如何保護和利用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商業(yè)街區(qū)老建筑成為眾所關注的話題。劈柴院為此提供了一種解決的模式,那就是充分挖掘老建筑的商業(yè)功能,使老建筑融入現代生活。 ????如今,劈柴院上的建筑依然承擔著各自的商業(yè)功能。臨街的店鋪是鱗次櫛比的飯店餐館。目前,劈柴院入駐商戶達64家,包括餐飲住宿、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等經營項目,其中,餐飲企業(yè)達46家,可以同時容納3000人就餐。江寧路東端的里院則被建成有大小客房50多間的客棧,深紅色的木制旋梯、雕花木刻的回廊、仿古雕花的家具突出了懷舊的情調。 ????只有為現代所有,舊建筑才具有生命力。中山路改造指揮部指揮助理王錫南介紹說,試營業(yè)以來,每天都會有5000多人來到劈柴院。到了周末,人數更多,高峰時人數達到2萬人左右。 本報記者 姜慧麗 |
上一篇:青島日報:民俗文化助推劈柴院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