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總工會2006年元旦、春節(jié)送溫暖活動已經正式啟動,值得特別關注的是,此番送溫暖活動,農民工被納入了“特別關注”范圍。全總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董力表示:“將在兩節(jié)期間開設進城務工人員幫扶窗口,幫助解決拖欠工資問題和返鄉(xiāng)過年遇到的困難!(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不再必定務農
,富余的農村勞動力大量涌入城鎮(zhèn),為城鎮(zhèn)的發(fā)展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種種貢獻?墒,習慣上,我們的社會仍然視這些進城務工人員為農民。這種習慣,不止是民間的,也是官方的,由此造成進城務工人員名實不副、權益丟失。每年都有農民工上演悲慘的“跳樓秀”以爭取工錢,就是農民工權益得不到應有保障的血淚寫照。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全總此舉可謂可圈可點。它的意義非常深遠,這是在事實上而不僅只是在理論上、觀念上承認農民工的工人地位,是在用事實洗滌、淡化傳統(tǒng)社會強加在農民工身上的農民色彩,是向恢復農民工本真身份方向邁出的可喜一步。
農民工的本真身份早已不是農民,他們是地地道道的工人──進入城市,他們所從事的已非農業(yè)生產工作,且既不占有生產資料,亦且依靠工資收入為生!不單純他們依靠工資為生,他們的家人也依靠他們的工資為生,這是工人的典型特征。
據統(tǒng)計,目前農民工的數(shù)量已經占到了我國產業(yè)工人總量的2/3強。試想,哪有2/3的產業(yè)工人不被當成工人的道理?哪有2/3的產業(yè)工人竟然享受不到工人的待遇的道理?所以,工會搞送溫暖活動,乃至任何福利工人的活動,都絕不應該撇開農民工,不但不應該撇開,甚且還要像此番總工會做的那樣,格外關照農民工,因為無庸諱言,比之城鎮(zhèn)工人,農民工拋妻離子、背井離鄉(xiāng),沒有城鎮(zhèn)戶口……其工作和生活無疑有更多的難處,他們更需要幫助乃至救助。
恢復農民工的本真身份,落實農民工的工人待遇,是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因為文明社會固然也難免存在著人與人事實上的不平等現(xiàn)象,但是文明社會至少在制度設計上、在政策執(zhí)行上要避免乃至杜絕人和人的不平等。文明的社會,怎么會讓農民工在競爭的時候輸在出身上、輸在起跑線上呢?只要你現(xiàn)在從事某類工作,那你就是某類人,享受某類待遇,而不會搞前身份地位歧視,才不會管你先前是否來自農村、是否當過農民呢。
李岳伍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