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報館”搬來大家賞本報讀者剪報展匯成知識海洋 23、24日,本報讀者接待室成了知識的海洋。作為本報“我家的寶貝”讀者才藝展示的一部分,讀者剪報展覽在這里舉行。55位讀者的100多本剪報本,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多個項目。剪報內容之豐富、剪報設計之精致,令
200多位參觀者贊嘆不已。 剪報愛好者參與踴躍
本報發(fā)出舉辦剪報展的通知后,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情響應。盡管周二下午才舉行預展,但不少讀者在周一就“扛”來了剪報。74歲的孫善友自己就抗來了20本剪報。青島市實驗小學的20名老教師集體來參展,她們帶來了32本統(tǒng)一裝訂和設計的精美剪報,成為展覽上的亮點。
72歲的曲永倫因身體原因無法到展覽現(xiàn)場,他特地“派”兒子和兒媳送來了3大本多年來積累的剪報。65歲的徐學圣前些日子剛做了眼睛手術,得知有剪報展,就在眼睛尚未恢復的時候,戴著墨鏡送來了20多本藝術剪報。90歲的尉紹周是參展讀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他因身體原因不能到現(xiàn)場,特地委托鄰居給他捎來2本剪報。70歲的趙世俊帶著剪報從李村趕來參展,其中一本剪報是他父親當年所做的剪報,是他家的“傳家寶”。
剪報堪比百科全書
參展的剪報可謂五花八門,但看剪報用的底本就有舊雜志、舊本子、紙殼等不同的類型。從封面來看,設計最精美的當屬實驗小學的集體作品,不僅所有的剪報都整齊地貼在整張的牛皮紙上,封面都由專人用染色宣紙裝飾。有的讀者將30多年前的剪報也帶來了,剪報都已泛黃發(fā)舊,但卻是讀者的寶貝。有的讀者不僅將剪報分類,而且還專門到檔案局買來專門用品,用于裝訂收集剪報。總之,不管是怎樣的形式,所有的剪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無不浸透著剪報者多年來的心血在其中。
剪報展中,由本報內容組成的剪報占了半壁江山,其中尤以保健、小偏方和時事集錦最多。其他的內容分類十分細致,涉及電影、京劇、戲曲、花鳥、報頭、書畫、攝影、偉人足跡、老房子、游山玩水、奧運會、神舟六號等多個門類,有專門文字的,也有全部彩色圖片的,簡直就是一部大百科全書。記者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