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成為全國首個實現(xiàn)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城市,60多萬市民家中的電視機變成了多媒體信息服務終端——
![]()
青島有線
數字電視的視頻點播界面。
本報記者 宋學春
看電視、聽廣播,擁有近20個信息頻道
進入家庭,信息化不再神秘
“過去一提信息,老百姓就感到很神秘,往往覺得信息是高科技的事情,離自己很遠,F(xiàn)在有了有線數字電視,電視機便改變了僅僅作為娛樂工具的功能,普通百姓逐漸培養(yǎng)起了信息消費的意識!鼻鄭u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有線電視網絡中心主任孫朝暉說:“在青島,有線數字電視已經成為具有安全保障的信息化大平臺!睋榻B,該網絡中心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負責采集、匯總、加工和及時更新這些信息。
為了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使用數字電視技術進行直播的要求,按原計劃,青島在今年年底前要完成全網有線電視模擬用戶向數字化的整體轉換,目前已提前完成任務,9月27日通過了國家廣電總局的驗收。
如今,在青島,打開電視機,不僅可以收看到中央臺、各省衛(wèi)視和青島市的50多套電視節(jié)目,收聽16套數字廣播節(jié)目,可以點播每日更新的電視新聞和影視劇,而且可以點擊天氣、政務、新聞、文化、生活、健康、游玩、房產、美食、交通等近20個信息頻道,各類信息應有盡有。
在青島市南區(qū)湛山小區(qū)鄒呈芳夫婦的家中,記者看到,他們手拿遙控器,熟練地點擊著喜歡的頻道:“你看‘健康信息’,里面有青島市各大醫(yī)院、門診,以及教授坐診等詳細情況;你再看‘政務信息’,前段時間,我們給剛出世的孫子辦戶口,就是在這上面看了說明后去辦的,沒費什么事,很順利就辦了……這上面還有咨詢電話呢,太方便了。”
據了解,青島有線數字電視還將陸續(xù)推出多項新業(yè)務,包括高清晰度電視、專業(yè)付費頻道,以及電視商務、電視短信、郵件、游戲等等。
無門檻、不設限,照顧低收入家庭
融入社會,讓百姓看上數字電視
有線數字電視如何收費?這是普通市民普遍關心的問題。
據了解,2003年9月12日,青島市政府召開了“有線數字電視定價聽證會”。與會代表幾乎一致同意網絡中心提出的定價方案。方案中規(guī)定:居民用戶每機每月22元(原價12元),企事業(yè)單位每機每月26元,同時向每個有線電視用戶免費提供一臺數字機頂盒;同一住戶需增加分機的,機頂盒由用戶自愿購買;對“低保”家庭予以照顧,收視費標準維持現(xiàn)有的每機每月12元不變;對市總工會確定的幫扶戶給予適當照顧,收視費標準為每機每月17元。
青島市廣電局算了一筆賬:市區(qū)內有2萬多戶低收入家庭和6000多幫扶戶,廣電局為此一年要少收收視費312萬余元,收回一個機頂盒的成本則需要六七年的時間。不過,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青島市選擇了前者。
在聽取社會各界及市民代表的意見后,當年10月20日,青島市物價局印發(fā)了相關通知,正式確定了有線數字電視的收費方案。
青島市設定了3個月的緩沖期,在此期間全體用戶免費試看。希望繼續(xù)收看的,第四個月起每戶每月增加10元收視費;不想收看的,還能繼續(xù)看到6套模擬電視節(jié)目。孫朝暉對記者說:“截至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不想繼續(xù)收看的用戶,有線數字電視真正融入了社會!
政府領導、社會參與、群眾認可
“青島模式”跳出“雞與蛋”的怪圈
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說:“青島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在全國廣播電視發(fā)展史上有重要意義,對全國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笨梢哉f,青島市將有線數字電視發(fā)展與城市信息化、現(xiàn)代化和家庭信息化融為一體,初步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廣播電視數字化發(fā)展之路。這種示范作用表現(xiàn)在:創(chuàng)造了以本地化、大眾化、信息化來推動有線電視數字化的“青島模式”;探索出實現(xiàn)數字化的一個有效方案,即:政府領導、社會參與、群眾認可、和諧推進。“青島模式”目前已在全國得到推廣。
有關專家分析說,有線數字電視的應用與推廣實際上是一場變革。這場變革遠遠超出了技術的范疇,涉及到了政策法規(guī)、體制機制、生產方式、服務方式、營利方式、管理方式等各個方面,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整個行業(yè)需要轉型,系統(tǒng)設備需要更新,標準體系需要重建,政策法規(guī)需要調整……青島有線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跳出了以前僅僅簡單地利用付費節(jié)目推銷數字機頂盒而造成的“雞與蛋”的怪圈。
據了解,從2003年起,國家廣電總局先后在全國49個地區(qū)開展有線數字電視試點工作,目前都已取得階段性效果。佛山、杭州將于今年底全面完成市區(qū)用戶的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深圳計劃在明年初完成;大連、太原、綿陽等地整體轉換用戶數量均已超過10萬戶;重慶、天津、廣西、湖南、廣東等地已提前啟動了整體轉換工作。
《人民日報》 (2005年10月27日 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