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盲校出門往左拐,有一道高低不平的三級臺階,正常人上下時都不方便。徐常青攝 |

|
▲市盲校附近湯山路兩側(cè)的人行道,新鋪設(shè)的路面也沒有“盲道”。 |
“我想讓學校門前有一條盲道,那樣老師就會讓我們到外面去玩了……”昨天,記者從青島盲校一名11歲的盲童口中聽到了這樣的話。他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在剛剛過去的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jié)那天的最大愿望。
現(xiàn)場
盲校門外“危機四伏”
記者昨天來到市盲校周邊采訪后發(fā)現(xiàn),對于盲人來講,盲校周圍可以說是“危機四伏”。
在學校里,盲生在包括盲道在內(nèi)的各種齊備的導(dǎo)盲設(shè)施幫助下,可以安全地走來走去,可校園內(nèi)的盲道修到校門就被“切”斷了。從盲校大門口出門往左一拐,就有一道高低不規(guī)則的三級臺階,正常人上下時都容易絆腳;剛修不久的方塊地磚人行道上沒有盲道,向右一拐是一道高低不平的“門檻”,再往前走就是一條多年失修的六角形地磚鋪設(shè)的人行道,人行道既窄又坡,坑洼不平,更不用說盲道了。離盲校門幾十米遠是一處公交車站,本來就窄的人行道上站滿了候車的市民,這成為了盲人經(jīng)過的又一道屏障。此外,記者還看到路邊不規(guī)則地停放了多輛汽車,有的汽車竟然還直接上了人行道。而距離盲校不遠的剛剛修建的登州路啤酒街、附近湯山路兩側(cè)的人行道,更是全都把盲道“集體遺忘”了。
盲童
許多同學摔倒路上
昨天下午5時,正在實習的盲生楊康走出按摩中心,準備回學校吃飯。他剛出門左拐往公交車站方向走時,記者攔住了他。他剛碰到記者的身體,就連忙停住了腳步,連說“對不起”。記者說明了來意,在盲校已經(jīng)呆了10多年的楊康把一肚子的苦水都倒給了記者:“我一點視力也沒有,按摩中心和學校之間幾十米的路是每個實習的盲生必經(jīng)之路,中間就堵了個公交車站,有三路公交車都從這里經(jīng)過,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都有很多市民在這里乘車,我們雖然走熟了,但是難免不碰到他們,路這么窄,拿著盲杖打著別人更不好,還經(jīng)常遇到亂停的汽車,這些年不知道有多少同學摔倒在這條路上。”
“我曾經(jīng)幾次產(chǎn)生了打電話反映這些情況的念頭,但是拿起電話來卻不知道往哪里打,就又放下了!睏羁禑o奈地告訴記者。
家在濟寧的金國慶來盲校已經(jīng)兩年了,患有視神經(jīng)萎縮的他目前還保持了一定的視力,所以他自然而然成了同學們的“拐杖”,很多同學外出理發(fā)、購物都是他陪同。他告訴記者,每當這時候,他就得小心翼翼地攙扶著同學過馬路,模模糊糊地看著馬路上的“陷阱”!澳奶煳业难劬σ餐耆儔牧耍娌恢涝趺崔k才好。”小金難過地對記者說。
期盼
“人性化”溫暖盲童心
盲校副校長張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很無奈,她說,這些事情學校反映過,但是沒有效果。這些年盲校只能實行封閉式管理,基本都住校,學生們很少外出,年紀小的學生平常幾乎是“與世隔絕”,僅有的外出機會都是集體行動,由老師帶領(lǐng)。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xiàn)在出了安全問題就一票否決,盲童們不同于普通人,出事就是大事!皬哪撤N意義上說,盲道和盲杖一樣,就是他們的眼睛,現(xiàn)在施工人性化喊得很響,但是似乎沒有真正顧及到盲人們的感受。
按摩中心負責專業(yè)課的張寄崗老師說:“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原來舊六角形地磚的舊人行道沒有盲道也就罷了,但是最近才鋪設(shè)的新人行道沒有盲道就說不過去了,只有一米多寬的人行道,還人為地設(shè)置了很多障礙。按摩中心和學校之間的公交車站只需要往不遠處移一下就可以,有關(guān)部門還專門在這里設(shè)立了停車場,很多司機亂停亂放,不知道碰疼了多少盲孩子,這些小事從沒有人考慮到,我們感覺很寒心。”記者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