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夏令營、科技夏令營、心理夏令營……長長的一串夏令營名單中惟獨缺少了前幾年十分火爆的“吃苦夏令營”,由于市場反應冷淡,報名者寥寥,今年暑假“吃苦夏令營”在上海銷聲匿跡。
“吃苦夏令營”不吃香
英語夏令
營等報名電話熱到燙手
“這個夏令營我們幾年前就已經(jīng)停辦了!币患仪嗄昊顒又行牡挠嘘P負責人告訴記者,原本幾年前家長搶著報吃苦夏令營,可沒想到就在前兩年情況發(fā)生了突變,曾經(jīng)有個夏令營計劃招收幾十個學生,結果一個月過去了卻只有寥寥6個孩子報名,最后“吃苦夏令營”只能擱淺。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他們再也不愿意冒險開設“吃苦夏令營”。
另一家旅行社今年嘗試把“吃苦”內容滲透到紅色之旅中,讓中小學生在艱苦的條件下體驗紅軍當年的艱辛歷程?蛇@樣的夏令營也很少有人問津,反而英語夏令營、科技夏令營、心理夏令營吸引了眾多家長眼球,報名電話熱到燙手。
家長覺得沒意義
孩子吃苦完回到家就恢復原樣
“孩子平時讀書太累、暑假已經(jīng)報名參加培訓班……”面對記者的詢問,家長紛紛給出不選擇“吃苦夏令營”的理由。女兒上高一的劉爸爸告訴記者,要吃苦,學校里的軍訓、學農(nóng)就夠了,何必要花錢去買罪受,他還不如直接讓孩子多去參加學校的吃苦訓練。他也認為真正有吃苦意識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去集訓,而那些平時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孩子短短幾天的艱苦生活后沒過幾天馬上就恢復原樣了,這樣的“吃苦夏令營”根本沒有意義。
專家意見
家長不必選擇人為受苦
對此,徐匯區(qū)青少年保護辦公室副主任鈕恩光表示,“吃苦夏令營”的初衷是不錯的,但有些機構所辦的“吃苦夏令營”走樣了,因為商業(yè)味道太濃而變成了變相賺錢。他認為家長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意識,但不必選擇人為受苦,可以讓學生體驗生活,從小事做起,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在細微之處來引導學生。(潘雋晨報記者王婧報道)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