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夜色中,一輛福田汽車朝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的方向疾速駛去。車在距離大余縣城10多里路的野外停了下來,車上的7名流浪乞討人員和精神病患者被陸續(xù)趕下車后,汽車又迅速地調頭揚長而去。
2005年1月21日,贛州市崇義縣有關部門為整治市容環(huán)境,
于當天對縣城的沿街流浪乞討人員和精神病患者實施收容遣送。可是這些人并沒有被送往救助站,而是被扔到了鄰縣的荒郊野外,其中有5人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近日,記者在采訪失蹤人員家屬時得知,他們準備將有關部門告上法庭。
無辜被抓至今失蹤
從2005年1月21日起,崇義縣橫水鎮(zhèn)的吳隆生就再也沒能見到他那患有精神病的母親了。
1月21日下午3時左右,吳隆生的母親郭冬香出門逛街。郭冬香今年61歲,患精神病20多年,就是喜歡到街上四處閑逛。但每次出去到晚飯時候都會自己回來。
據吳隆生介紹,傍晚時分,他騎自行車在街上轉了一圈,沒有找到母親。晚上8時,他再次到街上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吳隆生當時很擔心,但他安慰自己,母親或許是在縣城某個角落里睡著了,或者是被街上好心的人給帶到家里去了。因為縣城的人口不多,這么多年了,大家都認識這個滿頭白發(fā)、精神有點問題的老人,還時常會有人給母親一點吃的。
第二天一早吳隆生再上街打聽時,有人告訴他,他的母親是被民政局和公安局的人抓走了。有人看見21日下午5時左右,他母親坐在縣水電公司大門口邊上休息時,被幾個穿制服的人拉上一輛汽車帶走了。
崇義縣的退休教師陳清明和吳隆生家有同樣的遭遇。陳清明的兒子陳志文今年38歲,10多年前患上了間歇性精神分裂癥。據介紹,陳志文沒發(fā)病的時候和常人無異,還幫家里干點農活,發(fā)病時喜歡一個人自言自語,到處亂逛。1月21日,陳志文被民政局丟到野外后就再也沒有了音訊。
據了解,抓人用的那輛福田車是在縣城里租的,車主叫李昌偉。記者在崇義采訪期間,一直沒找到李昌偉,但是見到了一份由李昌偉簽名的口述情況說明。據李昌偉稱,1月21日下午4時30分左右,陳志文在崇義縣城北門附近被4名巡邏員強行拖上車。車上一共有7人,5男2女,當天下午6時左右被送至大余縣浮江路邊。在情況說明中,李昌偉還提到,民政局的1名工作人員和4名巡邏員一直在場。
精神病人被拋棄荒野
知道事實的真相之后,失蹤人員家屬到處尋找。但是幾個月過去了,周邊的縣市都跑遍了,連鄰近的廣東、湖南等地都找過了,音訊全無。在家屬的要求下,崇義縣民政局在周邊縣市的電視上登出了尋人啟事,張貼了大量的廣告,至今沒有消息。
家屬告訴記者,從現(xiàn)在的情況看,他們生還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那些天是當?shù)刈罾涞臅r期,而且一直下著大雨,對于這些患有精神病的人來說,在野外不被凍死也會被餓死。
家屬還向記者透露,那天同車被扔到大余縣的7人中,有兩人在幾天后神奇地回到崇義縣城。在崇義縣城的一個小街心公園里,記者見到了那位叫“阿廖”的乞討人員。阿廖告訴記者,他患有嚴重的風濕病,沒有勞動能力,只能以乞討為生。那天他正在一家超市邊上睡覺,一輛汽車突然開過來,下來幾個人說要帶他去吃飯,然后他就被架上了車!爱敃r車里一共有七八個人,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見。車走了好長一段時間后停了一下,穿制服的人給我們每個人發(fā)了一小筒半斤左右的圓餅干。又過了一段時間,車停了,他們就趕我們下車。我還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車就掉頭跑了,于是大家也就四處散開了。”
據阿廖說,下車的地方比較偏僻,四周是山,旁邊有條河,還有條馬路。車是在一個岔路口把大家趕下來的。后來從周邊的一戶人家那里打聽到,自己是到了大余縣境內。阿廖問到了回崇義縣城的方向,沿路乞討,走了3天才回到縣城。
阿廖還告訴記者,前些天有穿制服的人找他,讓他最好回到自己的鎮(zhèn)上去,并警告他不要到處亂說,別人問起來也要說不知道。“不關你的事情,最好不要去作證,不然要吃虧的。”
民政局承認行政過錯
記者采訪了崇義縣民政局的有關負責人,得知將流浪乞討人員和精神病患者遣送到野外的確是政府行為。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2005年年初,該縣在進行“三清三改”的整治工作,與此同時,縣里發(fā)文要求民政局牽頭,公安局協(xié)助,整頓市容。根據縣政府有關精神,2005年1月21日,兩家單位開始對縣城里的流浪乞討人員和精神病患者進行收容遣送。
民政局方面的解釋是,當時是把這些人員送到了距大余縣西華鎮(zhèn)幾百米遠的地方放了下來,還給他們發(fā)放了餅干。當時不知道有兩個是本縣的,但由于對方是精神病患者,無法跟他們交流,也就錯把這兩個人給送走了!霸臼且M行社會救助的,由于政府財力有限,我們縣里還沒能設立救助站,所以就按原來一貫的辦法做了。各縣都是這樣送來送去處理的!
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縣一級的單位必須要設立救助站。而記者事后了解到,在這一地區(qū)的很多縣都沒有設立救助站。
這位負責人表示,事情發(fā)生后,民政局意識到了自身存在的行政過錯,并多次對這項工作具體的實施人員進行了批評教育,并積極配合家屬去尋找失蹤人員,“要盡一切努力把人找回來”。
民政局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現(xiàn)在事情已經解決了,他們已經跟一戶人家簽訂了協(xié)議,給了1萬元的賠償金。“當時簽協(xié)議賠償?shù)臅r候,縣法制辦和信訪辦都有人在場,失蹤人員所在村的村支書也在現(xiàn)場見證。但到現(xiàn)在,還有家屬在其他人的唆使下嫌賠償太少,不肯罷休,到處上訪!
一條人命最初只值3000元
在幾個月尋找都沒有結果的情況下,郭冬香的兒子吳隆生向民政局提出賠償要求。在3次協(xié)商后,賠償金從最初民政局開出的3000元提高到5000元、8000元及最后簽訂協(xié)議的1萬元!斑@個協(xié)議是沒有道理的。”郭冬香的侄子郭祥富告訴記者,那天表哥與有關部門簽訂賠償協(xié)議的時候,他正在贛州市向有關部門求助,由于表哥一向老實,又不懂法律知識,當時就糊里糊涂地把賠償協(xié)議給簽了!罢f出去太可笑了,一條人命在他們眼里最初只值3000元!惫楦徽f。
記者在雙方簽訂的賠償協(xié)議上看到,甲方崇義縣民政局同意一次性賠償精神病患者郭冬香死亡賠償金等一切費用1萬元。但同時作出了規(guī)定,乙方領取賠償金后,不得再向甲方及有關部門提出有關索賠事宜,更不得就此事上訪、訴訟或無理取鬧。
郭祥富說,自從表哥領回1萬元的賠償金后,他和表哥就沒有再去找過民政局了。但他堅信,一條人命不能就這樣沒了,他們已經請了律師,準備在證據收集完整以后將有關部門告上法庭。
律師郭雷告訴記者,在接受了當事人的委托之后,他就一直在和民政部門協(xié)商。他說,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規(guī)定,即使不算精神賠償這一塊,也應該至少賠償七八萬元左右。但是根據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只有認定死亡,家屬才能獲得相應賠償,而法律上認定失蹤需要在兩年以后,認定死亡又需要在認定完失蹤的兩年后!巴ㄟ^司法途徑解決將耗費很長的時間,對當事雙方都沒有好處,所以我和委托人認為還是通過協(xié)商來解決,但是賠償一定要合理!惫渍f。
在記者采訪結束時,受害人陳志文的父親陳清明告訴記者,他也準備向民政部門索賠。但是,還有3個被拋棄野外、親人還不知曉的被收容遣送者,他們的生死與尊嚴誰來捍衛(wèi)? 記者
涂超華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