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拿證了吧?”“咳,我們這樣不也挺好的,又不差那張紙!边@樣的對話可能發(fā)生在熱戀男女之間,也可能發(fā)生在2004年前的部分中國導演之間。前者是一種推托,能領(lǐng)卻不想領(lǐng),于是耍起了太極;后者是一種無奈,想領(lǐng)卻領(lǐng)不到,只好自嘲。
一張紙,可以是結(jié)婚證,可以是工作證,也可以是影片的“通過令
”。乍一看輕如鴻毛,卻代表著名分、身份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情侶沒領(lǐng)結(jié)婚證,仍然可以擁有事實婚姻,只不過名分不正,生孩子報不上戶口。導演沒領(lǐng)通過令,仍然可以拍影片,只不過拍的影片也是黑戶口,只能“非法走私”到外國參展,“地下走私”通過盜版碟和觀眾見面,即使拿了獎,也是名不正言不順。
懶得領(lǐng)“那張紙”的情侶們,想必難以理解盼著領(lǐng)“那張紙”的導演們的心情。盼了10多年,“生”了好幾個“黑孩”——未經(jīng)審查通過的影片,才領(lǐng)到了“生孩子”的“資格證”,接著還要為“孩子”們一一“申報戶口”。他們能否順利拿到“那張紙”,理所當然地引起萬眾矚目。
先是賈樟柯的《世界》,波瀾不驚地就報上了“戶口”,中國觀眾很快就能在大銀幕上一睹真容。緊接著“闖關(guān)”的王小帥,因為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扁擔姑娘》審片三年不過的慘痛經(jīng)歷,更因為他事先張揚的堅持“灰色”,讓人捏了把汗。結(jié)果解禁后第一部影片的《青紅》在9天內(nèi)“二審”通過,讓王小帥12年來第一次拿到“那張紙”,為此與之合影留念。
本報記者曾“慫恿”王小帥手舉“通過令”,拍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照,但王小帥表示:不必那么夸張吧。于是有了本報B03版上的那張照片:王小帥身邊的墻掛著不起眼的“那張紙”,他微笑著,表情含蓄。雖然王小帥外表平靜,但相信他心中早已是百味雜陳。有了這張紙后,《青紅》不僅成為第一部可以在中國大銀幕上映的王小帥影片,也成為了王小帥第一部走正常程序(即先獲得國家通過令再報送國外電影節(jié))報名國際電影節(jié)的影片。
從3年拿不到“那張紙”到9天內(nèi)拿到,王小帥說:“希望這是整個中國電影未來長期的走向。”
這也是我們的希望。王贊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