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4月13日電(張曉晶、王會)“我的生活全被網絡占滿了,上大學后,幾乎沒有完整地看過古典著作!鄙綎|一名在校大學生無奈地對記者說。記者近期調查發(fā)現(xiàn),隨著網絡進校園、進宿舍的速度加快,網絡占用了在校大學生的主要業(yè)余時間,許多學生對網絡語言津津樂道的同時,對國內外經典著作卻知之甚少,部分
大學生人文素質堪憂。
“如果離開了網絡,我的生活就像是沒有空氣和水一樣!鄙綎|一所高校的大三學生對記者說。對于今天的許多在校大學生來說,網絡成了他們課堂外的“第二個空間”,是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以山東大學為例,全校學生宿舍開戶上網微機達9800臺,一臺微機3個人用的話,宿舍上網人數超過3.4萬人,約占在校學生的92%。山東大學一項抽樣調查表明,在校生平均每天上網三四個小時,有的甚至達到五六個小時。記者采訪了山東省幾所高校,這一數字和比例基本比較普遍。
接連幾個晚上,記者在山東某校一座男生宿舍樓里觀察電腦使用情況,晚上10時,有一半的電腦在打游戲,剩下幾乎都在看電影、看綜藝節(jié)目、聽音樂、聊天、瀏覽網頁。記者發(fā)現(xiàn),周末由于宿舍不限電,學生通宵玩電腦是常有的事,而在同一時間內看書尤其是看文學書籍的大學生比較少見。
山東一位在校大學生說:“我也知道應該多看幾本書,增加一些文學底蘊。但是,空余時間幾乎都被網絡填滿了。班里很多同學像我一樣,能夠認真看幾本經典著作的沒有幾個。我們平常獲取信息主要靠上網,也看一些網絡上的文學作品!
“我平常只看電腦報,除此之外就是玩電腦,文學書籍幾乎不看!鄙綎|某高校計算機專業(yè)的一位大學生對記者說。據說,這種現(xiàn)象在理科學生中間并不鮮見,即使在一些文科院系,不讀書的現(xiàn)象也時有存在。一位新聞學院的學生對記者說,中學升學壓力大,很少有時間能夠看幾本書,上了大學,主要精力用在考研和學英語上面,業(yè)余時間上上網,除了看幾本專業(yè)書外,閱讀面很窄。
一方面,“GG、MM”等網絡語言在大學生中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是國內外經典文學著作的被冷落。山東高校一位姓蔡的圖書管理員對記者說,上世紀90年代,文學書籍借閱量最高,現(xiàn)在借閱量直線下滑,一些休閑類、英語類的書籍受歡迎。與輕松快捷的網絡閱讀方式相比,許多同學認為,文學經典著作大都比較難懂,“塊頭”太大,不適應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
針對這種現(xiàn)象,一些專家學者表示擔憂。許多高校老師認為,現(xiàn)在大學里面文理科之間互不搭界,許多理科生認為文學修養(yǎng)與專業(yè)距離很遠,另外,大學生就業(yè)、考研壓力大,英語學習負擔重,希望學些功利性強、馬上能用的課程,這些因素都影響了他們對傳統(tǒng)文學的學習。
山東大學傳統(tǒng)文學修養(yǎng)課教師黃麗珍說,快餐文化、網絡文化很難真正提高人的人文素養(yǎng)。不管學什么專業(yè)都要有自己的人生,對人生都會有自己的感悟。文學教會人表達個人情感,用更豐富的內心去理解世界,不接觸文學,可能會有精彩的人生,但精神世界會比較貧乏。在大學階段接觸傳統(tǒng)文學必不可少,可以豐富對人生的內心體悟,提高個人表達、溝通能力。她同時認為,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不是學生單方面的責任,需要社會、學校、老師都提供好的環(huán)境,加以積極引導。(完)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