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典冠狀病毒圖 中新社圖
20日,美國科學家凱瑟琳-霍姆斯提出“非典已從自然界滅絕”。針對此種說法,
我國專家認為,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只是病毒學研究,缺乏流行病學和動物測驗。為了更加詳細地了解此事,本報記者專門采訪了這位“美國微生物研究協會”前主席凱斯林-霍爾姆斯,她指出“我在研討會上所說的觀點可能被誤解!
本報訊 (記者張華念)
最近幾天,有關“非典已從自然界滅絕”在國內引起廣泛爭論,就此記者采訪了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上發(fā)表這一觀點的凱瑟琳-霍姆斯博士。她表示希望通過記者向讀者澄清“誤解”。
“演講的內容不是自己的研究結果”
作為“美國微生物研究協會”前主席凱斯林-霍爾姆斯教授說,“首先感謝你們對此事的關心。我當時在討論會上演講的不是自己的研究結果,而是時下關于SARS各方面報道的總結!
“我在討論會上演講的是,來自動物身上SARS冠狀病毒能夠也將繼續(xù)從動物傳播給人類。
2003年至2004年間,傳播給人的SARS冠狀病毒毒株與同時期在動物身上發(fā)現的病毒毒株非常相似,但是,卻與2002至2003年間在人身上傳播的SARS病毒毒株具有很大不同。”
SARS病毒可能將偶然地傳播給人
凱瑟琳還對記者說,“我在會上想表達的觀點是,雖然在2002至2003年間,SARS侵襲人類后,研究顯示SARS冠狀病毒的傳染毒株沒有在人和動物身上發(fā)現。
也表明了這種曾經在人和動物之間傳播的毒株‘可能’將不再在自然界傳播。但是,由于SARS冠狀病毒毒株繼續(xù)在野生動物中傳播,因此可能將偶然地傳播給人!
另外,對于廣州市第八醫(yī)院院長唐小平公開發(fā)表的“只要有動物存在的一天,非典病毒就有可能存在”的觀點,凱瑟琳博士表示同意。
背景鏈接:
在美國科學促進協會舉辦的會議上,科學家們說,研究發(fā)現非典現在已經不再在人類或動物間傳播,不必擔心非典疫情會再次通過自然界的宿主暴發(fā)。如果非典再次蔓延,只有3種可能:重新進化產生一種新的類似病毒,實驗室病毒樣本意外泄漏,或者發(fā)生生物恐怖襲擊。
曾擔任美國病毒學學會副主席、從事冠狀病毒研究長達28年的凱瑟琳-霍姆斯說,在被認為是非典病毒來源主要嫌疑的果子貍身上沒有發(fā)現這種病毒。她認為,非典不會成為一種地方流行病,不會潛伏在動物或人體內導致周期性的疫情暴發(fā)。非典已經從自然界絕跡,已經不再對人類構成威脅。如果其他冠狀病毒要對人類造成類似的危害,那它必須要經歷與非典病毒一樣的進化過程,才能實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廣州市第八醫(yī)院院長唐小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像SARS這樣的冠狀病毒也是一種微生物,它寄存在動物體內是公認的。因此,只要有動物存在的一天,非典病毒就有可能存在。像美國學者所說的非典病毒在自然界消失,不再在人類和動物之間傳播的理論是沒有根據的,因此不應該放松警惕。他認為,中國對果子貍等野生動物進行嚴格控制管理的做法是正確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醫(yī)一院呼研所所長鐘南山認為,“如果單憑從有限的幾頭果子貍身上沒有發(fā)現非典冠狀病毒,就得出‘非典病毒已從自然界滅絕’的結論,不僅太武斷,而且很容易給人們帶來誤導,以為可以對非典高枕無憂了,這是非常危險的一種錯誤認識!”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