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時清洗
遇到大雨天氣時,車子返回后應進行及時清洗,否則可導致車輛下側(cè)的空隙處積存污泥,這就是濕氣得以藏匿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導致生銹的地方。
2:漆面美容
雨水中的酸性成分對汽車的漆面具有極強的腐蝕作用,久而久之就會對汽車的漆面造成損害,因此在雨水較多的季
節(jié),最好能給愛車進行一次漆面美容。最簡單的是打蠟,更長久更有效的是進行封釉美容。無論何種方法,都給愛車穿上一件看不見的保護外衣,防止漆面褪色老化,讓亮麗的車容常伴左右。
3:底盤護理
底盤是和地面最貼近的部位,受路況影響特別嚴重,一般這個部位最容易銹蝕斑斑,輪殼處甚至還可能松動穿孔。因此,一定要注意汽車底盤的清潔防銹處理。
底盤防銹處理要到專業(yè)的汽車美容中心去做。首先要對底盤進行徹底清潔,電腦洗車設備具有底盤清潔功能,高壓水柱的噴射可將底盤上原有的泥沙沖凈。如果底盤油污過多,還要用去油污的清潔劑清洗一遍,使底盤露出原有的本色。
然后,將汽車升到舉升架上進行底盤烘干、擦拭,再由專業(yè)人員進行防銹處理,在進行護理時一定要保持均勻的噴敷涂層,形成一層保留持久的均勻防銹涂層。全部完工后再進行5-10分鐘的自然風干,底盤防銹處理才算完成,全過程因車況不同大概持續(xù)30-40分鐘,做一次底盤防銹處理,防銹效果可保持3個月時間。做完防銹護理還要注意不要用堿性清洗液(如洗衣粉、洗滌靈)沖洗車身及底盤,這樣會影響防銹效果并縮短防銹時間。
4:點火啟動
雨天,車主經(jīng)常會碰到發(fā)動機不易啟動的毛病,有時即使勉強啟動起來,也是有氣無力的。這種毛病最大的可能是出自點火系統(tǒng)因潮濕而產(chǎn)生的漏電。此外,可能是一到下雨天氣變涼了,而封在分電盤內(nèi)的熱空氣就有可能凝結(jié)成水滴而造成分電盤內(nèi)部的小水災,因而喪失了正常的點火功能。
一旦發(fā)現(xiàn)是因為點火系統(tǒng)的潮濕而造成點火不良、發(fā)動機性能下降的話,最好先用干燥的紙巾或干布把分電盤內(nèi)外及電線等擦干,然后用專用干燥劑噴罐將干燥劑噴在分電盤蓋、電瓶接頭、火花塞、高壓線及點火線圈等處,等一陣后就可啟動發(fā)動機了。
5:制動除水
轎車制動系統(tǒng)絕大多數(shù)是雙管路真空助力液壓制動,值得重視的是,傳遞制動力的制動液具有極強的吸水性。如果有水進入制動液,在制動的過程中,摩擦產(chǎn)生的高溫會使水氣化。而氣體具有可壓縮性,在制動液中被壓縮,就會造成制動失靈甚至失效。雨水多時,空氣的濕度會越來越大,如果制動液在雨季到來之前就有少量水分,那將是很危險的。有些制動液吸水較嚴重的車輛,在制動液油杯蓋上就能看見水珠?熏所以在保養(yǎng)時必須要檢查制動液,以保證駕乘者的生命安全。
6:雨刮保養(yǎng)
雨水的增多必然讓雨刮器承擔更多的責任,因為雨天的路面及視線都不利于駕駛,如果雨刮器不能很好刷掉雨水,那將會給您行車安全帶來很大危險,此時的雨刮器則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對它的檢查保養(yǎng)要更加細心到位。
車主自己可以將雨刮開關置于各種速度位置處,注意一下雨刮在工作中是否有震動和異響,檢查不同速度下雨刮器是否保持一定速度,觀察刮水的狀態(tài),以及刮水支桿是否存在擺動不均勻或漏刮的現(xiàn)象。這兩種故障出現(xiàn)任何一種,都意味著雨刮葉片有損壞。此時車主可以將雨刮器拉起來,用手指在橡膠雨刮片上摸一摸,檢查是否有損壞及橡膠葉片的彈性怎樣。若葉片老化、硬化,出現(xiàn)裂紋,就應及時更換。更換葉片的工作并不復雜,可以自己動手。先弄清楚你的車用的是哪種規(guī)格的雨刮葉片,可以參考隨車手冊。
7:勤開空調(diào)
在室內(nèi)防潮方面,開冷氣是最好的方法,即使天氣涼,只要設定溫度,一并開啟冷氣并不會減少暖氣的效果,反而可以增加除濕的功能。一遇天氣放晴,將車子停在太陽下接受日曬,打開四門車窗,讓室內(nèi)空氣對流一番,被曬熱的車身會很快地排除內(nèi)部淤積的水汽。
在不用車時,干燥劑是代替空調(diào)除濕的好幫手,空氣清新機也有不少好處,又省電,兩節(jié)電池便可不間斷地用好長時間,有了這兩樣東西,再也不怕一開車門又濕又濁的空氣迎面撲來了。
8:音響避潮
雨季來臨濕度加大,CD唱片表面經(jīng)常會有一層霧氣,會產(chǎn)生讀盤困難,最好每隔一段時間擦洗一次。在安裝CD驅(qū)動器時為了避免潮濕,不要安裝在底板和座位下面,最好安裝在車身的高處,但是不要安裝在后風擋玻璃處,溫度過高會使電子元件和激光頭加速老化。此外,為了防止音響潮濕,還可以在后行李廂中放個小型的除濕盒,安置穩(wěn)當,以確保在行車時不會傾倒,隔一段時間需開啟后備廂檢視一番。
■相關鏈接
途經(jīng)積水路駕車要得當
行駛時避開積水可減少底盤被水侵蝕的機會。當車經(jīng)過有積水的街道時,要留意水深程度,如水深超過排氣筒,便很容易令車輛死火。如必須經(jīng)過水浸的地方,而水深約半個輪胎,便要先行轉(zhuǎn)較低擋行駛,提高引擎轉(zhuǎn)數(shù),穩(wěn)定油門,保持行車速度涉水而過。
看到水就閃,或者馬上踩剎車放慢速度,這是很多人的通病。實際上這兩種方法都非常危險。左閃右避的壞處是,令后面的司機不知道該怎么反應,意外很容易發(fā)生。水深15厘米左右的話,不會對汽車有任何影響,完全可以用正常的車速行駛,不需要擔心水進入車內(nèi)或者拋錨。
特別提醒:當車子過完水后,制動系統(tǒng)可能會暫時減弱,剎車的時候距離要加長,因此雨天駕車最好保持更長的安全距離。(崔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