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掘孩子自由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訪法國教育研究所理事會主席皮埃爾·雷納
皮埃爾·雷納(Pierre
Lena),法國教育研究所理事會主席、科學院院士、天文學家,現(xiàn)任巴黎第七大學教授。著有《天空的科學》、《人
類的空間》與《親自動手干》等書,1996年開始協(xié)同法國科學院在法推行“動手做”計劃。近期,他曾來華參加教育部“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研修班交流。最近,記者就相關教育問題對雷納先生進行了獨家專訪。
孩子們自己動手調(diào)查研究、做實驗,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并鼓勵孩子去精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此改善他們對母語的學習。
“動手做”計劃
記者:您曾在法國建議召開“特雷易會議”,討論“動手做”計劃,還曾來到中國就這一項目進行交流,能否給我們談談這個計劃?
皮埃爾·雷納:“動手做”計劃誕生于1996年,旨在對法國小學進行科
學教育的革新,它推介了一種積極的教學方法,即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動手調(diào)查研究、做實驗,以此開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并通過對此的精確表達,改善他們對母語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將學會自由思考、獨立思考,能夠發(fā)展自我判斷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從而能夠應對不斷出現(xiàn)的新情況,理解科學思維的價值和局限。
記者:你認為“動手做”計劃對中國的教育有什么啟發(fā)?
皮埃爾·雷納:兩年來,“動手做”計劃已經(jīng)在中國的一些學校進行了相關
的試點工作。在這一過程中,這一計劃對中國科學教育諸多影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F(xiàn)在這些學校的教師們已經(jīng)深刻領會了“動手做”的要義,他們受到了很好的培訓,克服了對這種新方法的恐懼感(在法國也是這樣的,真的),并開始探索出自己的新路子。
科學和科學實踐能夠教我們認識到世界的美,使我們擁有人類積累了幾千年的巨大知識財富,讓我們享受創(chuàng)新與發(fā)明,還賦予我們謙卑、容忍與尊重事實的道德價值。
科學與教育之間的關系
記者:您如何考慮科學與教育之間的關系?
皮埃爾·雷納:我已經(jīng)在一本小書里全力去解釋科學在法國傳統(tǒng)里如何被看
待。這本書叫《科學》,漢語版本已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是我與楊煥明先生合寫的。我認為,科學和科學實踐能夠教我們認識到世界的美、使我們擁有人類積累了幾千年的巨大知識財富、讓我們享受思想掙脫成規(guī)和懷疑而獲自由后所產(chǎn)生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明,還賦予我們謙卑、容忍與尊重事實的道德價值。所有這些,對于教育是如此重要。雖然它們不能完全落實到科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但是科學家們的實踐,卻說明科學極好地發(fā)展了它們。
記者:您是法國科學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是什么促使您這樣關注教育事業(yè)?您從小接受的教育令您滿意嗎?
皮埃爾·雷納:我很榮幸把我整個教學和研究生涯傾注于天文學這門神奇的
學科。在最近40年,它已取得了非同尋常的發(fā)展。我們一般認為,這得益于卓越的天文望遠鏡、非凡的實驗室和優(yōu)秀的學生們。在很多學科領域這無疑是正確的;但現(xiàn)在我認為,知識的財富必須與世界上其他人共同享有。對于少數(shù)特權階層的人來說,對此存有疑惑不足為怪。我們應該明確,教育意味著為每個人能夠懂得知識、欣賞知識和分享知識而作準備。
國家之間必須進行教育合作,即使文化不同。
中法教育比較與合作
記者:您對中國的教育有什么印象?
皮埃爾·雷納:對于中國的教育情況,我沒有發(fā)言權,因為我對此知之甚少
。不過,從我的中國朋友和合作者那里,我了解到,中國的教育應該更加開放一些,在發(fā)掘孩子們自由思考和個人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應該更加具有目標性。當我看到跨越幾十個世紀的中國文明,在文化和科學方面取得令人嘆為觀止的成就時,當千千萬萬的孩子能夠真正勇于迎接世界和科學的挑戰(zhàn)時,不難想象其光明的前景。
記者:您現(xiàn)任國家教育研究所理事會主席,能否從您的這一身份談談法國教育的現(xiàn)狀以及法國與中國教育合作?
皮埃爾·雷納:很明顯,在法國,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樣,教育是今天對于未
來最基本的問題之一。如果不管對于男孩還是女孩的教育都被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的話,我們將有決心去解決這一關乎今天更關乎未來的重要課題——包括食物、水、健康、人口、氣候、能源等。
國家之間必須進行教育合作,即使他們屬于不同的文化。只有存在更多的不同,才會使我們的交流更加豐富。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樂于通過多年的協(xié)議,同中國進行深層次的合作,互派人員進行訪問、參觀、培訓等的原因。
(11月16日《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