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建設集團海外市場拓展的另一個視角 本報記者段曉東
一切都清晰得一目了然,一切又都讓人感覺不可思議。
這是我們采訪“青建海外”歷程的獨特印象。
它自身的發(fā)展軌跡可以說清
晰無比。1983年,“借道”中建,在科威特完成漂亮的“處子演出”,之后以“一年開辟一個新市場”的快捷節(jié)奏,將版圖飛快延伸至南部非洲、東南亞、北非和美洲等地的20個國家。截至目前,以每年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同額1億多美元,完成營業(yè)額9000多萬美元的業(yè)績,成為青島乃至山東省建設行業(yè)擁有駐外機構最多,年合同額、營業(yè)額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外經企業(yè),并與其他10家企業(yè)一道,被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授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特別獎”。 另一方面,它身處的市場環(huán)境,似乎并不足以支持這樣順暢的發(fā)展節(jié)奏。1990年,在萊索托施工中,該地發(fā)生針對華人的暴亂;以科威特為突破口的中東市場因為海灣戰(zhàn)爭的發(fā)生而化為烏有;許多項目所在地原材料匱乏,采購半徑超過200公里,而且很難保證充足供應;有些地區(qū)惡劣的環(huán)境,甚至使得所有的施工人員都被瘧疾擊倒;更不用提與國內迥異的語言、文化、辦事規(guī)則……許多國內建筑企業(yè)就是因為嚴重的“水土不服”,在海外鎩羽而歸,從此閉門不出。
那么,在復雜的海外市場環(huán)境中,青島建設集團依靠什么高歌猛進?是對當地建筑市場的準確了解,是審時度勢、機動靈活的拓展方式,是對工程質量、建筑品質的重視,是內部管理的高效,是合理的激勵機制……
是,又不全是。隨著采訪的深入,在這些“理性的力量”之外,我們觸摸到了一種感性的、模糊的“責任的力量”。某種意義上,正是在它的“浸潤”下,“青建海外”擁有了鮮明的精神底色,制度的根須得以深深地植入。循著這一路徑,一個隱匿在海外市場版圖和成片建筑之中的“全新”的“青建海外”漸次浮現(xiàn)。
一種責任
從踏上異國他鄉(xiāng)那一刻起,責任,沉甸甸的責任感就如影隨形地伴隨著每一個“青建海外”人度過每一天。責任成為了他們精神世界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左右著他們的情緒,影響著他們的生活———那是一種讓一個企業(yè)不僅站得住,而且能有長足發(fā)展的責任。
“這種責任最主要的就是確保每一項工程進度,確保施工安全,絕對不能出事!鼻嘟瘓F駐阿爾及利亞項目組副經理、奧蘭2000套項目經理牟龍溪說得很樸實,“可能是遠在海外,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在國內時我們是總包,具體施工大都由勞務分包企業(yè)從事,海外施工則都是我們自己帶隊伍在一線工作。因此,感覺肩上的壓力比國內要大得多,有時能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曾經常年在海外工作的現(xiàn)青島建設集團副總經理、海外部總經理王振華也深有感觸地說:“國內工作還有個上下班、節(jié)假日,海外是一天24小時都在工地上,都和工人在一起,腦子里的弦始終繃得很緊,一刻也松不下來,時間長了,大家開玩笑地說,人人都有了出國綜合癥。我記得那個時候就特別怕接電話,特別是怕接工地上的電話,甚至是恐懼,因為怕有不好的消息!
在阿爾及利亞工地上的一個細節(jié)牟龍溪說他永遠也忘不了。有一天,他照例在工地巡查,突然看到一個工人從正在施工的大樓里向他飛奔而來,牟龍溪的第一反應就是“壞了,一定是出事了!崩浜挂幌旅傲艘簧怼=Y果那個工人是來找水的,虛驚一場。從此工地有了不成文的規(guī)定———不準狂奔。
這種責任,帶來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高度緊張,有時候甚至讓他們付出了健康的代價。曾在坦桑尼亞工作多年的集團海外部副經理張玉強在坦桑尼亞施工時,由于當地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身染瘧疾,而且回國多年后依然深受其苦。 集團最早一批在海外開拓市場的元老級人物王振聲,在海外施工時帶病堅持工作,本來早點回國就可以徹底治愈的,因為耽誤了時機,留下了病根。還有的管理干部,一連幾次將回國手術的時間向后推遲,原因還是工地上走不開……
責任已經成了“青建海外”人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即使是回國休假,海外在建的工程也總是讓他們惦記、牽掛,F(xiàn)任集團副總經理、駐阿爾及利亞項目組總經理劉建祥,已經在海外工作了10多個年頭,期間卻從沒有在家過過一個春節(jié)。有時候休假到了臘月二十九、三十,他還是要趕回海外的工地上,理由很簡單,春節(jié)這個特殊的時刻,他應該和工人們在一起。劉建祥的妻子說,“別說過節(jié)了,孩子出生他也不在身邊,孩子7個月大了,他才從國外回來,結果孩子見了他,因為認生,哭了3天!
像劉建祥這樣在家和海外項目之間進行的這種選擇,是每一個“青建海外”人都必修的功課。并不是他們不愿背負對家庭的責任,而是在他們心中,海外工程的分量更重,F(xiàn)任集團駐塞舌爾項目組經理劉振龍結婚的時候,蜜月還沒有度完就毅然惜別妻子去了這個印度洋島國。女兒出生后,他又是在孩子還沒滿月時,惜別妻兒返回國外工地。經援項目的經理陳英本是在醫(yī)院的病床上接到的出國簽證,大夫勸他多住幾天等手術的傷口好些再出國,他謝絕了醫(yī)生的勸告,帶上藥,辦了出院手續(xù)就趕赴到國外項目上。
正是這種對責任的自覺承擔,20多年來,他們中的許多人推遲了婚期,放棄了對年邁父母的照顧,放棄了對妻子、兒女的呵護,勤勉敬業(yè),無私奉獻,無悔付出。在阿爾及利亞奧蘭醫(yī)學院項目中,面對方圓100公里只有一個水泥廠和沙廠的困難局面,負責材料的欒恒鐘每天早上5點半出發(fā),與材料商多方溝通,終于確保了10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所需的材料供應,完成了這一對于當地建筑企業(yè)來說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也正因為如此,一系列針對海外施工特點所制定的確保工程進度、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制度在實際工作中才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忠實執(zhí)行。從1983年開始涉足海外市場開始,青島建設集團承建的項目均順利通過了竣工驗收,并以過硬的質量得到客戶的首肯。
一個團隊
采訪過青建集團海外部的一位媒體記者曾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在一片全然陌生的土地上,“青建海外”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擴張著自己的影響,靠得是一個摸爬滾打過來的優(yōu)秀團隊。這個團隊的成長歷程,能寫一部厚厚的書。
“青建海外”人的一個鮮明精神特質就是“打拼”。幾乎無一例外,每一個肩負重托走向異國他鄉(xiāng)的“青建海外”人,都把在海外的經歷當作一次磨礪自己的寶貴機會,當作一次提升自己的重要契機。他們渴望在海外這種特殊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收獲可能讓自己獲益終生的經歷與能力,為此,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種“從零開始”的事業(yè)之中。
“出去,獲得比在國內更好的物質收益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說實話,學點兒外語,干點事業(yè)是走向海外最吸引我的!睆堄駨娬f。就是這個在今年剛剛擺脫了瘧疾之苦的人,在接受采訪結束后不久,又激情滿懷地奔向了海外一個新的項目點。
他介紹,語言幾乎是每一個初到海外的人面臨的第一道難關,所有的交流都依靠翻譯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于是幾乎每一個管理人員都主動地學習外語。有的材料員把所需的材料名稱用一張張小紙條記下來,沒事就拿出來背,最后,一個項目結束了,他也可以用熟練的當地語言與經銷商討價還價了。張玉強說,“我們現(xiàn)在的項目經理全部是復合型人才,很多企業(yè)談項目至少需要經理、工程技術人員、翻譯、司機四個人,而這些角色,我們項目經理一個人就勝任了!
“海外施工遠離大本營,很多事情不允許你像國內那樣請示匯報,必須迅速決斷,面對困難更不能推諉,只有迎難而上,這是海外生活最鍛煉人、也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卑柤袄麃嗧椖拷M閆經禮說。他介紹,在阿爾及利亞施工時,由于當地沙過細,混凝土的強度很難達標。面對這個難題,項目組的人員自己組建了實驗室,在沙中摻入石硝,在兩個月的時間里經過近600次試驗,最終找到了最佳的配比。后來這一做法還成為了當地建筑施工企業(yè)共同采用的一個標準。他說,這樣的經歷讓他滿足。
青建集團置身的海外市場,雖然經濟、自然條件千差萬別,但無一例外都有著與國際接軌的相對健全的制度環(huán)境。“當地的招投標、勞工制度、工程質量監(jiān)控體系都相當完善!蓖跽袢A說:“在海外工作,其實就是比國內先行一步與國際接軌。”正是有著這樣的意識,在日常的工作中,“青建海外”人主動適應市場、了解市場。在《青建海外二十年》的紀念冊里,我們看到了許多這樣的文章:《國外工程項目實施中的索賠實務》,《合同條件對工程投標及索賠的意義》、《非亞公司海外投資探索》、《以色列勞務市場特點透析》,這些切中海外市場實際操作經驗的文章無一例外,都出自海外一線管理人員之手。
正是每一個人都始終抱持著這樣的夢想,20多年的海外拓展之旅使得青建集團擁有了一支令人艷羨的建筑管理團隊。王振華自豪地說:“前不久,在海外我們承接了一個大項目,僅管理人員就一下子派了200多人,而且大都有海外經歷,這種人才儲備許多公司是做不到的。”
其實何止是海外市場的拓展,這些在海外打拼的人們已經成為整個青建集團乃至青島建筑行業(yè)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力量。在青建集團,6個副總全部都在海外工作過,而包括奧運場館在內的青島許多重點工程,一線的領軍人物幾乎都在“青建海外”的隊伍里摸爬滾打過?梢院敛豢鋸埖卣f:青建集團已成為一個擁有最多復合型、外向型人才,在國內外擁有頂級施工經驗、施工素質的大型企業(yè)集團之一。
一項榮譽
身為海外部經理的王振華曾有過這樣一番感觸,20年來,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打造了“青建海外”這個品牌。
這句話并不夸張。作為一個本土企業(yè),青島建設集團能在海外的10余個國家中站得住、打得贏,而且創(chuàng)造了一個響當當的海外企業(yè)品牌,自然最值得驕傲。
就像鳥兒愛惜自己的羽毛,“青建海外”對榮譽的珍視,在采訪中讓我們印象深刻。這種珍視,一方面有著從企業(yè)長遠發(fā)展著眼的理性考慮,但更多的是對這個集體的樸素情感。
“在國內我是個小老百姓,可是出了國,往小的說我代表的是青建集團,往大了說,代表的是青島、是中國。咱得讓人豎大拇指,不能讓人看不起!边@是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對于一個在海外已經度過了20多年的團隊,對于出國、在海外定居已經司空見慣的今天,這樣的話語讓人感受到一種力量。
當他們用11個月的工期,完成了當地建筑企業(yè)認為需要10年、8年才能完成的奧蘭醫(yī)學院一期工程時(工程建筑面積15.6萬平方米,合同造價2億元人民幣),他們最為津津樂道的是當地媒體報道中所寫的一句話———“中國人以神的速度,用鋼筋和水泥堆起了醫(yī)學院”。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樣的評價是對他們艱辛備嘗的11個月最好的獎勵。
這種對榮譽的珍視不僅僅體現(xiàn)在施工過程中,當阿爾及利亞發(fā)生大地震后,“青建海外”駐當地項目組立即義無反顧地奔赴地震重災區(qū),協(xié)助當地人民抗震救災。他們的舉動贏得了當地居民的由衷敬意,人們發(fā)自肺腑地說“CHINAGOOD”!當然,這種對榮譽的珍視,這點點滴滴的行動,使得“青建海外”成為了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
在萊索托施工時,從來都是款到之后才發(fā)貨的南非鋼材供應商,破天荒地為青建海外的項目部設立了信用賬戶,在雙方約定的額度內,項目組可以先拿貨后付款。
而許多國外的工程師、設計師在同青建海外合作之后都成為了朋友,主動幫他們介紹項目,更有不少客戶慕名前來,尋求合作……
正是憑著這種品牌意識,20年間,青島建設集團海外市場的拓展之路越走越寬,不僅將自己的觸角伸到了阿爾及利亞、南非、以色列、菲律賓、新加坡、博茨瓦納甚至塞舌爾、帕勞這樣的島國,在十幾個國家張揚起“青建海外”的大旗,而且以150余項建設工程項目,以五星級的阿爾及利亞喜來登酒店及其超過6000套的國家住宅項目,以及萊索托國家會議中心,中國駐萊索托、坦桑尼亞大使館、塞舌爾使館,甚至一些國家的國家博物館、學校、大型醫(yī)療機構等等大型精品工程而享譽海外———在中國駐外建設施工企業(yè)中,青建海外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