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新聞晚報》報道:上海師專附小近日為每位學生建立了個人主頁,學生和家長分別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后,就可看見不同的評價結(jié)果,學生看見“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的等級評價,而家長能看見具體考分和班級平均分,還有一個學生成績曲線表。
公開學生成績和排名,是目前一些中小學比較
常的用做法,也是家長了解孩子在班級成績水平的參照物。一些教育專家認為,正常的“比學趕超”有利于學生的進步,采取適當?shù)姆绞焦_考試成績和名次,可以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在學;虬嗉壍摹拔恢谩,從而明確努力的方向。大多數(shù)家長對公布成績和排名也持認可態(tài)度,他們也很想通過分數(shù)來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同齡人中的位置。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少教師將公開學生成績和排名當作了一種“法寶”,客觀上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壓力,加重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一些學生認為,成績是他們的隱私,學?梢耘琶,以了解學生整體的波動情況,但只要知道自己的名次就行了。如果張榜或在家長會上公布,會使那些成績差的同學抬不起頭,給他們平添心理傷害,也會使家長難堪,感到?jīng)]面子。
分數(shù)對于學生個體而言是“隱私”,在上海還即將受到法律保護,但就整個教學過程而言,卻是用以類比的標準。如果一個學生長期不知道自己的具體分數(shù),不能正確地給自己定位,久而久之便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對成長不利。再者,如果把分數(shù)當作“絕對隱私”,家長就少了一個了解自己孩子的途徑,很難與孩子取得完全的溝通,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dǎo),甚至會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加深孩子對家長和學校的抵觸情緒。
上海師專附小首創(chuàng)的“一次考試、兩個說法”,即在考卷上只標明“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等成績等級,學生考試具體分數(shù)和全班平均分的比較則發(fā)布在每個學生的個人網(wǎng)頁上,只有班主任、學生及其家長輸入密碼才能查看的方法,既保護了學生的隱私,避免了因成績排名帶來的壓力,又讓家長及時了解到子女的學習情況,可謂是“一箭雙雕”之舉,令人擊掌叫好!這樣的好創(chuàng)意宜日臻完善,在全國推而廣之。
(高福生)
(特約編輯Rea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