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為“標尺”
在加強女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的做法是,自己和女兒互為“標尺”,相互參照,互相監(jiān)督,共同提高。記得有一次女兒考試成績欠佳,我指責她貪玩時,女兒說,你怎么不學習,無所事事,整天打撲克下象棋。聞言,我似有所悟:女兒一天天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是非的
標準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我———我的所作所為。從此,我開始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一段時間后,在我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女兒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F(xiàn)在,女兒是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山東省安丘市 徐培學
學會傾聽
兒子開學就上大二了。從小我就注意和他溝通,傾聽他對具體事情的想法和看法。從小學到高中,每天放學后,我都抽時間和孩子聊一會兒,聽孩子說說周圍發(fā)生的故事。孩子在和我的交談中,自覺不自覺的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與人相處時出現(xiàn)矛盾怎么處理。上大學后,孩子住校,每周五才能回家。為了及時與孩子溝通,我們每天晚上相約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交流。孩子說我是他的知心朋友,有什么思想疙瘩總想對我傾訴。
北京市石景山區(qū) 曲先恩
孩子需要肯定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發(fā)現(xiàn)孩子不再那么乖巧了,慢慢出現(xiàn)了抵觸情緒。通過反思,我覺得這可能與管教方式不當有關(guān)系。有時對孩子不滿意,我就大聲訓(xùn)斥或責罵,孩子可能是受到了刺激,才變得大聲辯駁,甚至以沉默抗議。我開始改變對孩子的態(tài)度和方式,再教育孩子的時候,先對他的優(yōu)點或進步給予肯定,再指出錯誤之處,孩子很樂意接受,這是孩子自尊心得到滿足的表現(xiàn)。
山東省榮成市 楊震
孩子不是出氣筒
由于受工作、生活壓力的影響,許多孩子成了父母情緒的宣泄對象。特別是碰到挫折時,孩子更成了首當其沖的出氣筒。我的切身體會是,在孩子心理教育問題上,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
江蘇省鹽城市 徐紅旗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