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問我,為什么有的有錢人明明買得起房,卻不買房住,甘愿做一名租客,住著屬于別人的房子呢? 我給他算了一筆帳:假設2003年初,你買進一套價值100萬元的房子居住,享受著寬敞的客廳和舒適的臥室。到了年底,這套房子市值增加了30%,你很高興,準備繼續(xù)享受這套房子,并等待它繼續(xù)升值。但是我告訴你:你可能吃了大虧。 愈有錢愈沒房的理由 如果你繼續(xù)擁有并居住著這套房子,它屬于你,但是它隨時就會貶值,這對你來說是不確定的危險。如果你年底賣出房子,扣除系列交易成本(契稅、裝修折舊),大概可獲得凈利25萬元。 也許你會問:賣出去了我就沒有房子了,那怎么辦? 我要是你,我會跟買我房子的人簽定合同:我把房子賣給他,但是他得答應把這房子租給我。 這樣,就可以繼續(xù)使用著“自己的”房子,而且已經賺了一大筆了。以4%的租金計算,你每月要支出的月租是4000元,一年你要付出的是4.8萬元年租金,這樣,賣房賺到的25萬元扣除年租金支出,剩余20.2萬元。 這樣有人會擔心:等我賣了房子,房價繼續(xù)上漲,我豈不是拋出過早,如果我捂一捂,還能賺到更多的利潤呢。 三個不同的市場可以融會貫通 不同對象的買賣就可以定義一個市場,在市場經濟的高級階段,不動產的各項權利是可以分割的。不動產市場交易可以引申出買賣、租賃和REITs三個不同子市場。據此,房屋交易的買賣市場交易的是產權,或者說所有權。租賃市場交易的對象則是使用權。REITs市場交易的是收益權。 雖然擁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構成三個獨立市場,但三者的價值依托都是房產,因此買賣、租賃和REITs市場的運行并非完全不相關,這就意味著其中必然存在套利空間。如價值50萬元的住房,目前年租金可能為4萬元,其收益率是8%。5年以后由于折舊等各方面的原因,其年租金可能只有3萬元,當年收益率為6%。當然也不排除5年以后的年租金為5萬元,其收益率為10%。 由于未來租金收益的不確定性,利率和貼現率的不同使得房產年租金收益率不同,將帶來套利空間大小的不同。假設你擁有一處目前市值100萬元的房產。在租金看漲,房價看跌的情況下,應當買進房產,持有消費或出租,用租金收入再買房,就是“以房養(yǎng)房”。如果情況相反,房價上漲,租金下跌,特別當租金收益率下降到預期收益率以下,就可賣出房產再租回使用,等于在當下租金收益率和預期收益率之間套利了。 用信托維護收益 雖然目前REITs市場還沒形成,但已經存在REITs的初級產品房地產信托。它與房地產不動產投資高度相關,房地產金融投資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房地產實物投資。 在賣掉房產又擔心繼續(xù)漲價時,房產信托是一個很好的風險對沖工具。賣掉房產,就可以獲得120萬元的資金,用這120萬元購入信托產品,假設該信托項目的回報率是5%,將獲得6萬元的利潤,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房價繼續(xù)上升帶來的收益損失,同時大大提高了資產的流動性。如果你自信眼光好,還可以買劣后受益享受杠桿效應。 說到這,答案就出來了,與單純投資物業(yè)相比,房地產信托具有更好的流動性,降低風險成本的同時獲取房價上升的收益。如果偏好風險型的信托博取更高的回報,還可以選擇風險品種。有錢人買房投資的同時自己租房住是合理的投資行為。 信息塊: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的全稱是“不動產信托投資基金”,是指通過發(fā)行收益憑證的方式募集投資者資金,然后進行房地產或房地產抵押貸款的投資。 人民日報海外版?? 特約編輯 文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