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渤;ぜ瘓F公司干部陳元禎,家里收藏了從抗戰(zhàn)時期至今的天津地圖原件120多張。他說,天津發(fā)展的每一步都能從地圖上一覽無余。
在天津,往往新出的地圖,過一兩年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這些都緣于天津近些年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從1994年開始到現(xiàn)在,天津拆除了836萬平方米的危陋平房,新建樓房2073萬平方米,有110多萬天津市民搬進了新家。有29條道路拓寬改造,新建了橋梁19座。
這個市紡織機械廠職工呂仕奎也收藏了大批天津各時期的地圖。他從收藏角度比較新老地圖的優(yōu)劣時說,過去的地圖篇幅小,附圖少,但很具體;如今的地圖盡管篇幅很大,但也難以具體了,因為內容實在太多,無法容納。
比較新舊天津地圖,從地名的改變上也可以看出天津的變化。例如河北區(qū)昔日的東菜園居民區(qū),經平房改造變成了花園式住宅樓,“東菜園”的名稱就感覺不妥,于是取“富泰安康”之意,更名為“泰康花園”。至于道路,一般因原有道路的拓寬延長,名稱也隨之變化。如原河東區(qū)郭莊子大街與李家臺大街,拓寬改造后,起名為“新兆路”,寓意“新世紀有佳兆”。
近年來隨著天津的巨變,天津市民間地圖收藏群體的規(guī)模正在擴大。如今,藏圖較有規(guī)模者已由10年前的寥寥無幾發(fā)展至數(shù)百人之多。他們在有意無意中成為天津發(fā)展的宣傳員和見證人。
天津民間收藏專委會有關人士認為,地圖是城市發(fā)展的縮影和見證。天津民間涌現(xiàn)出眾多的地圖收藏家令人興奮。他表示將擇機舉辦天津老地圖收藏展覽,詮釋天津的舊貌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