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島人物】69歲仍執(zhí)教一線 他是有“匠人精神”的乒乓球老師
【青島新聞網原創(chuàng)】
文字」韓彤彤 圖片|寧冠宇 視頻|徐斌
“吳老師,這包糖送給您,祝您教師節(jié)快樂!”下午三點半,孩子們陸續(xù)來到乒乓球訓練館,小姑娘從書包里掏出一堆糖塞到吳乃蟬手中。吳乃蟬今年69歲,是青島汾陽路小學乒乓球隊總教練,這是他執(zhí)教的第47個年頭。
乒乓球是青島汾陽路小學的校本課程,孩子們從一年級開始拿拍練球,戰(zhàn)于各大賽場,抱回的獎杯數不勝數。作為啟蒙教練,每一位孩子都是吳乃蟬手把手帶出來的。這些年,他把一批又一批孩子領進了乒乓球大門,其中不乏有陳夢、王曉彤等國家隊球員。
學校的東院墻與乒乓球訓練館遙相呼應,圍墻上印有“國家希望之星,世界冠軍搖籃”幾個大字。近古稀之年,吳乃蟬倒沒想過退休,每天拿著拍子訓練,一練就是4個小時。他說,生活本身會有很多煩惱,但只要看到孩子們,與他們一起打球,煩惱就不見了。
在他心中,孩子們就是希望。
每天站4個小時 手把手教孩子打球
“吳老師好!”吳乃蟬的辦公室和乒乓球訓練館相隔二三十米,下午三點半,孩子們穿著訓練服,路過辦公室時,大多會先探頭進來問聲好。吳乃蟬給辦公室取名為“蟬翼”,蟬煽動翅膀時會發(fā)出響亮的聲音,他希望自己也能為乒乓球發(fā)聲。
學校乒乓球館分上下兩層,除在校生外,還會有幼兒園和其他學校的孩子專門過來學球。通常情況下,下午訓練會有近60個孩子參加,年齡從3歲到13歲不等。熱身運動結束后,高年級孩子兩兩結對練習。吳乃蟬則帶著初學的孩子到一旁練習接球。
“乒乓球是國球,家長相當重視,很多孩子從三四歲就在這里學球,最小的兩歲半?!边@個年紀的孩子比乒乓球桌高不了多少,有的孩子甚至要踩著踏板。球桌前,吳乃蟬和孩子們各自執(zhí)板站立,一個發(fā)球一個接球,他們的目光隨著乒乓球移動,臉上是如出一轍的專注與虔誠。
“想在乒乓球這條路走下去,基本功一定要扎實?!痹趨悄讼s眼里,這些孩子就像一顆顆幼苗,只有栽得正,才能扎得深,長得高。從下午三點半到七點半,吳乃蟬全程帶著大家訓練,一遍又一遍給孩子們糾正腳步和拿板姿勢,一站就是四個小時。
“每天都習慣了,不覺得累?!彼α诵?,“投入進去就不覺得累了?!?/p>
執(zhí)教47年 視乒乓球為一生所愛
吳乃蟬的教練經歷要從1973年說起。那年,吳乃蟬22歲,他辭掉“鐵飯碗”工作,義無反顧地來到青島市乒乓體育特色學校當乒乓球隊教練。雖任教練,卻也是無編制的臨時教練。“一聽能天天打球我就來了,不在乎其他的,只要能讓我打球就行?!?/p>
“辭職時還引起了一陣小波動,同事和鄰居非常不理解,可能他們覺得我挺傻的。但是我母親很支持我。”母親跟他說,去吧,只要是你喜歡的,你就去干!于是,他懷揣一腔熱血投入到乒乓球隊的訓練中,直至第八年才從臨時教練轉為正式教練。
從1973年到1976年,經過三年訓練,吳乃蟬帶領校乒乓球隊拿回青島市男子甲組第一名,這是學校首次拿到這么高的名次?!澳且豢蹋抑?,自己的堅持是正確的!”在他心中,這個獎項便是最好的鼓勵。
轉眼間,47年過去了。吳乃蟬的辦公室擺滿大大小小的獎杯,這些都是他帶領隊員一場一場贏回來的。年近七旬,他依然在堅持著當初的選擇,“乒乓球是我一輩子的愛好。當了這么多年教練,這經驗留在家里沒意思,倒不如教給大家。當年,我沒有參賽機會,但我希望他們能闖出一片天。”
“孩子們就是希望?!?/strong>
今年是第36個教師節(jié),這也是吳乃蟬慶祝的第36個教師節(jié)。“1995年,我們慶祝了第一個教師節(jié),當時學校發(fā)了100塊獎金?!苯衲甑慕處煿?jié),吳乃蟬收到的第一份禮物是一堆糖。剛到場館,小姑娘抱著書包跑到吳乃蟬面前,把一堆糖塞到他手里,“吳老師,這包糖送給您,祝您教師節(jié)快樂!”
“和孩子們待在一起是最開心的。”說起這么多年的堅持,吳乃蟬樂在其中,“生活本身會有很多的煩惱,但只要和孩子們一起練球、打球,所有煩惱都會消失。他們就是生活的希望!”
吳乃蟬今年69歲,是青島汾陽路小學乒乓球隊總教練,這是他執(zhí)教的第47個年頭。
只要看到孩子們,與他們一起打球,煩惱就不見了。
他把一批又一批孩子領進了乒乓球大門,其中不乏有陳夢、王曉彤等國家隊球員。
吳乃蟬的辦公室擺滿大大小小的獎杯,這些都是他帶領隊員一場一場贏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