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驗尸抬尸, 青島“95后”女孩不怯場
周乃馨在實驗室里工作。周乃馨在勘驗現場。
戴著眼鏡的她長著文靜的面龐,筆挺的警服讓她的秀氣中多了幾分堅定。她就是即墨公安分局的“95后”法醫(yī)周乃馨。她以女性獨有的細致耐心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為刑事案件的偵破提供了過硬的證據,守護著公平和正義。
不到兩年已勘查過250多次現場
1995年出生的周乃馨是即墨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刑事科學技術室的一名法醫(yī),也是分局唯一一名女法醫(yī)。2018年,周乃馨從山西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后成為了一名法醫(yī)。作為醫(yī)學科班出身,她深知法醫(yī)工作的艱辛和重要性,也知道實際工作與學校所學知識存在的巨大差別。
為了盡快趕上“進度”,她堅持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多學多問多出現場,不管大案小案,只要有出現場的機會,她都跟著去,走到哪兒問到哪兒,通過刻苦鉆研,僅用一年多時間,她就迅速適用了崗位需求,先后參與勘查現場250余起、尸體檢驗鑒定50余件、法醫(yī)傷情鑒定110余人次,從法醫(yī)工作的“門外漢”成長為本行業(yè)的“行家里手”。
她的辦公室總是最后一個熄燈
2019年,即墨公安分局建成DNA實驗室,面臨著開展資質認定的艱巨任務,由于法醫(yī)人員少、任務重,剛剛參加工作的周乃馨主動投身到這項繁瑣的工作中,還得兼顧現場勘查和尸體檢驗。白天沒有時間,就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加班加點整理檔案,制定規(guī)范,完善流程,組織開展相關培訓,記錄效果,鑒定、校準相關儀器設備。周乃馨以女性獨有的細致耐心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每天晚上她辦公室的燈總是最后一個熄滅的。工作中,她通過虛心向經驗豐富的老民警請教,再加上自己不斷摸索、不斷糾錯,經過長達半年時間,最終順利完成了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所需的各項工作。在最終的資質評定中,由于即墨公安分局DNA實驗室的硬件、軟件過硬、人員素質優(yōu)秀、基礎工作扎實,圓滿通過資質認定。
寒風中她自制竹筏把遺體運回岸邊
如果說刑警是一把打擊犯罪的利劍,充滿危險和挑戰(zhàn),那法醫(yī)工作就是鑄造這把利劍的重要材質。而且法醫(yī)工作不僅要面臨危險和挑戰(zhàn),更需要那份執(zhí)著的堅守。周乃馨到崗不足14個月,卻已工作近400天、加班700余小時,她從沒有因為自己是女性就降低工作標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線上,她連續(xù)30多天堅守崗位,共參與現場勘查20多起、進行尸體解剖檢驗兩件。
2月2日9時許,即墨區(qū)鰲山衛(wèi)街道辦事處小管島海域發(fā)現一具無名女尸。接警后,周乃馨主動請纓,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她和其他技術人員乘坐的漁船在海中被海風吹得搖擺不定,海風掀起的大浪將人的頭發(fā)、衣服、鞋子全都打濕,頂著凜冽的海風行駛1小時才到達小管島。到達現場后,迅速開展尸體檢驗,確定事件性質。檢驗完畢后,周乃馨與其他民警自制木筏,頂著寒風將尸體抬到碼頭,在完成所有工作后,她的雙手已經凍僵。
為法醫(yī)隊伍注入年輕的血液
法醫(yī)工作十分繁重辛苦,常常跟各類尸體打交道,因其特殊性、專業(yè)性,近年來造成法醫(yī)隊伍遲遲得不到新的充實,老齡化的問題比較突出。正是周乃馨的加入,使法醫(yī)隊伍注入了年輕的血液。周乃馨本人性格活潑、樂觀向上,是一個典型的“95后”女孩。
“法醫(yī)是為死者言,為生者權的職業(yè),通過細致的檢驗鑒定,撥開犯罪嫌疑人的偽裝和面紗,破解案件背后的謎團,讓正義得到伸張,讓真相水落石出,這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追求?!本瓦@樣,周乃馨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完善自己,這也讓她的法醫(yī)之路走得更加清晰、更加篤定。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 劉卓毅 通訊員 青公宣